px_fthk2841005102  

在我排隊買票的時候聽到前面有一位阿姨跟電話那頭的人說:我才不要看國語版的,如果不是廣東版寧可不看! 其實我很想跟她說,國台語版的【桃姐】能給予台灣觀眾的感動肯定多過廣東版,不信的話看看下面這則預告就知道。

 

>>>Roger少爺茶來伸手飯來張口,被桃姐照顧得無微不至到了水果沒切就不會吃的地步。

picx_fthk2841005111-2拷貝  

 

 >>>桃姐中風後怕給少爺添麻煩,自己要求要住進養老院,可是愛乾淨的她怎麼能忍受這種髒亂的居住環境呢。

picx_fthk2841005105拷貝  

 

>>>某次桃姐老人院的院友問起Roger是她什麼人時,Roger回答是乾兒子。兩人的關係似乎在這句對白後產生了變化,從主僕變成了母子。

picx_fthk2841005112拷貝  

 

>>>就像是陪伴母親般地,Roger常帶著桃姐散步,甚至是一起回家吃飯,盡量不讓桃姐覺得被遺棄了。

picx_fthk2841005114拷貝  ]

會進戲院看【桃姐】不是因為這部電影男女主角雙料獲得金馬獎殊榮,也不是因為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的關係,單單只是因為在一則國台語版的預告中得到的感動。演員的演技是呈現於肢體與聲音當中,如果不聽原音似乎就少了呈現齊演技的一部分,可是不得不說鳥來嬤(吳敏)繼與龍共舞之後真的是再一次完美詮釋葉德嫻的台灣味,也因為台語配音的用字遣詞讓我更能直接領略這部電影。

預告裡葉德嫻跟劉德華說:"我在這裡很好,有人照顧我"的那個眼神,讓我深深的被觸動到。她飄移的眼神告訴了觀眾她所言非真,只是不想讓主人擔心。即使無法再照顧劉德華的生活起居,也不能再給他添麻煩。雖然桃姐和Roger並不是一對母子,可是卻流露出母子之間的情懷。其實這樣將從小照顧到四十幾歲的家傭,跟母親有什麼差別呢? 差只差在沒有血緣關係。但也因為沒有血緣關係,所以Roger在面對桃姐生病時,仍未能在第一時間做到孝順母親般的貼心。中風的桃姐床桌上擺了飯和一顆水果,可是手半殘的她又該怎麼進食呢?但Roger也沒能察覺...不過隨著故事愈邁向結局,我們更可以從兩人的相處中看到母子親情的逐漸濃郁。不管是帶桃姐去看自己監製電影的首映會,還是推著她在公園散步...

老人的安養真的是一件不容忽視的問題。前些時候臉書上瘋狂流傳著一張用揹巾背著老媽媽看診的照片,雖然很感人,卻總讓我想到能有多少人有時間可以照顧年邁的親人。並不會有人不愛長輩,只是我們能夠做的真的有限。電影裡劉德華的角色幾乎是個遊走兩岸的空中飛人,本來就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他,又要如何能瞬間變成可以好好照護老傭人的少爺呢?不過他在有限的時間裡,盡量地陪伴那位第二個母親,也實屬難得了。老人安養中心不是人人都住得起,也不是處處都是好環境,由衷的希望政府能夠替老人們多做些什麼,可以讓子女們可以少些後顧之憂...

【桃姐】和【繼承人生】兩部電影在某種程度上頗為相似。在處理情緒上都選擇以非常內斂的手法,不會流於煽情的詮釋那些既有的情感模式。而且兩位主角的演技也都是平實卻精確的表現出每一個情緒和每一句眼神。但桃姐始終在語言及文化上較占優勢,比較能夠感動亞洲的觀眾。欣賞【桃姐】,建議多觀察演員細微的表情動作,以及眼神,因為這不是一部以劇情跌宕來吸引觀眾的電影,戲,是在每一個眼神當中說到心坎裡的。Roger牽著桃姐的手散步的時候,把桃姐從靠路邊走換方向走到人行道那側...這樣的動作就是一種戲的表現。從【桃姐】裡,真的可以領略到另一種不靠台詞而呈現出的戲感,還有很多很多親情的溫暖,以及友情的關懷。

最後有一段一定要提一下,就是過年時桃姐自己打扮好在擁擠的人潮中孤拎拎的畫面,對比到美國一家團聚的Roger,真的好令我心酸。更酸的是當Roger從美國打電話回來時,桃姐說老人院裡很熱鬧還有佛跳牆吃,其實當鏡頭一跳成LONG景,觀眾就會發現哪來的熱鬧?哪來的佛跳牆?有的只是收拾不完的孤單寂寞。

 px_fthk2841005101  

推薦:

1.在【與龍共舞】裡被鳥來嬤配音笑到的你。 (說真的,一定要看國台語版,感動會多更多。)

2.天氣冷需要暖氣的你。 (親情暖呼呼啊,讓你更懂珍惜身邊愛你的人。)

3.怕哭得很慘的你。 (包準你不會大哭,可是也許會悄悄落下兩滴淚。)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傳播弟的消費理論 的頭像
    傳播弟的消費理論

    傳播弟的消費理論

    傳播弟的消費理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