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放聲的哭泣,漸漸的被誦經祝禱聲給淹沒。
只有在這些儀式完成之後,哀傷才漸漸甦醒。
我不害怕死亡,但是我害怕面對那不再溫熱的身體,第一次切身感受到親人的離去是國一升國二時的暑假,媽媽因為肝癌過世。在醫院心跳靜止的時刻,我沒有哭,不知道該是什麼情緒,爸爸哀慟的緊抓著我和弟弟的手...
靈堂早就布置好了,就等著把媽媽送回家,坐在救護車上,看著醫護人員還在用器具維持著母親呼吸的模樣,我不知道這樣是不是真的死亡了。看著媽媽被放置在靈堂上,看著媽媽被放上葬儀社的車,看著媽媽躺在棺材中,看著媽媽被燒成骨灰,看著媽媽被安置在望海的靈骨塔裡,葬禮的儀式很繁雜,我的心情卻放空的簡單。
-->李康宜和范植偉所演出的黑暗之光,讓我對死亡印象深刻。這部他們倆開啟星路的作品,真得很好看。
這樣的情景被埋在記憶的角落裡,一直到大一的時候在學校看了張作驥導演的"黑暗之光"才又被再度喚起,電影裡李康宜的爸爸過世,送回家中的橋段,就如同我真實人生中的畫面一樣,只是沒想到又過了十一年,父後七日又再度勾起這樣的回憶...


-->師公是太保(死掉的爸爸)的表妹的姑婆的.....總之就是沒有血緣關係的親戚,而且還跟太保的妹妹有過一段情。

靈堂早就布置好了,就等著把媽媽送回家,坐在救護車上,看著醫護人員還在用器具維持著母親呼吸的模樣,我不知道這樣是不是真的死亡了。看著媽媽被放置在靈堂上,看著媽媽被放上葬儀社的車,看著媽媽躺在棺材中,看著媽媽被燒成骨灰,看著媽媽被安置在望海的靈骨塔裡,葬禮的儀式很繁雜,我的心情卻放空的簡單。
-->李康宜和范植偉所演出的黑暗之光,讓我對死亡印象深刻。這部他們倆開啟星路的作品,真得很好看。



-->師公是太保(死掉的爸爸)的表妹的姑婆的.....總之就是沒有血緣關係的親戚,而且還跟太保的妹妹有過一段情。

-->師公的阿娜答多才多藝,什麼死人錢都可以賺!

-->念大傳相關科系的表弟,除了參加舅舅的葬禮,還記錄整個葬禮得過程,打算拿來當期末作業。

-->算是有出息的小女兒,難得的在父親過世後回到鄉下,不時回憶起跟爸爸的相處,七天當中沒看到她掉淚,只是應付著師公的要求裝哭哭啼啼罷了,但是卻不知道真正的傷痛只是還沒來而已。

老實說,我當初把這部片想得更輕鬆一點,沒想到實際踏入電影院卻又更沉重。整部電影以父親死亡後的所有宗教儀式開始,不管是遠房親戚還是父親的好友們都光臨了,穿插女主角對父親的記憶片段。當然好笑的橋段不少,可是在這主題之下,那樣的笑還是抵不住死亡的哀慟。
這部電影散發濃厚的文學味,女主角的幾段重要的口白,將原作的散文氣息呈現得很完整,但是與其中一些荒誕的笑料有些突兀。這部片,我無法評斷它好不好看,但是的確讓我想起自身的一些經歷,如果你也想對死亡有所了解體悟,可以看看這部電影,也許你會有新的觀點來面對死亡。
全站熱搜